close

   《社會性動物》 書名看似無趣,實際上內容豐富活潑,文字敘述清楚流暢,研究數據很多但淺顯易懂,以男女兩人關係故事性帶入所要講述的議題,
成長、社會、家庭、職場等等生活上會遇到的大小事務都包含在內。

  是一本會想反覆閱讀的書籍。這本書跟<記得你是誰:哈佛的最後一堂課>、<專業-你的唯一生存之道>等書被歸劃在圖書館生涯好書之自覺力裏頭專門展示,
似乎沒什麼人翻閱,這類書籍對於人的影響潛移默化,多讀便會融入個體性格之中,蠻有意思的。

  艾莉卡要進入貴族學校就讀,費了許多心思與力氣,聯想到孟母要讓孟子身處讀書風氣較佳的環境而舉家搬遷三次,
但其實家庭成員言行舉止形塑一個人或許更深。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在課業、才藝上多半吃香,其中發現一些在家人面前乖巧、學校使壞,
或是會將文具塞入口中沾滿口水再拿出來的奇特同學,家長不是覺得老師不會教,就是將教育的工作丟給老師。
這段求學時間雖然每天待在學校的時間頗長,決定一個人樣貌的潛在因子卻是打從還沒出娘胎便在作用,人們會想要改變跟著基因來的祖先記憶,或著稱之為進化。

  如同螞蟻、蜜蜂,人類也是社群組織的動物,免不了在每個位置上有不同的責任,而且更為複雜,
最小單位的責任應該是「家庭責任」,對於這四個字一直感到困惑,就算是家人不是甚麼事都要一起做,
每個人會有各自感興趣的領域,如果有共同興趣當然很好,但不該硬要干涉其他成員而以這是家庭責任為理由,家庭裡面也是會有各自的隱私跟尊重,單從外在來說相似而有所不同,更何況是基因。
人體組成非常精密,基因雖微小,不容忽略,而每個人在社會與文化中也是有其地位,各等級的群體產生大小文化,同一套標準不適用每個文化或群體,其他群體的觀念與自己不同而產生排他作用,或是設法「矯正」之。

  「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」常常被認為與潛意識有關,潛意識就像另一個看不見的自己,能幫助人們記憶、對抗壓力。
潛意識也會接收外界的暗示,不知不覺中引導人們往特定的方向前進,這也是群體維持秩序所需要的。
之前或許太緊張,有次考試前天睡夢中腦海裡出現一個數字,就像親眼看到考卷上有這個數字的真實感,看著那數字,卻覺得另一個與它互補到一百分數字才是實際的分數,最後真的拿了後來覺得的分數。
是湊巧,或者是人們真的有可能預知未來?人們很複雜卻又可以被歸類,被分到各個大項目之後,對於它們下面的小項目與內容感到認同,而形成統計。

  恐懼是為動物本能以及理性思維產生邏輯上的衝突。有些時候恐懼與壓力結伴同行,促使人們想要生存、想要解決未知事物的行動。
這幾天看到一則網路新聞,有個女生每天嘗試一項讓她害怕的事物,例如高空彈跳、刺青、闖鬼屋等等,在過程中她可能快要崩潰,但是跨越之後「經驗值」就是自己的,或許好奇心的作用會凌駕在恐懼與壓力之上。

  人們最好的狀態是持平,維持「中庸」,如同腸胃需要恆定在36~37度才不會因為血管急速收縮或放鬆而造成身體負擔,
也不會陷入某些被設定好的框架中,在群體裏頭還是要保有自己的原則,或許會讓內外在不一致,還是不能妥協。

《社會性動物》心得,2015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ngs 的頭像
    pings

    pingswander。行旅日常

    p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